干货分享
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干货分享 >

疫情影响,要不要轻易降低今年的业务目标?

作者:黑马

更新日期:2020-05-14 17:23:51

01  销售问题  疫情影响,要不要轻易降低今年的业务目标?  问题描述:疫情之下,我们各种积极尝试线上转型却不得解,业绩明显下滑,团队压力很大。2020已经过去了4个月,目前,团队有一些声音想要下调业务目标。我要不要根据现实情况做下调整?  俞朝翎:疫情影响是从时间上和我们作战的环境上产生了影响,这的确是一个客观事实。全国上下,只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,都不得不去面对,但是我认为这件事情分两面:  第一,原则上目标是不能动,我们需要的是结合当下,去调整我们的方法策略。  第二,至于销售指标是否要进行调整,首先要看我们的淡旺季在疫情这个阶段占的比重是多少,因为很多行业它真正的淡旺季是不平均的。  第三,团队要在一起详细地分析去年同期的业务指标,占全年比例的多少?即便是调整也要以去年的业绩结果为最低目标。这里我们暂且忽略掉新的团队。老的团队,一定要站在客观经验的角度上去考量。同时建议激励的方式可以加大,不调的情况下,让大家更加自觉地去做这件事情,而不是一味的作为任务下压。  为什么月初定的目标,月底连一半都完不成?  问题描述:高管月初定的目标,到了月底都完不成,甚至连一半都完不成。他们在总结的过程中,总会归因于运气不好。甚至连很多职位很高的管理者都会来跟我讲,本月的任务之所以没完成是因为一个大客户没有签约,“他本来说好这个月15号签单付款的,临时出现一些状况。”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?  俞朝翎:第一,“找借口”说明这个管理人员肯定没有学习过系统的销售。原来在中供铁军里面他们都知道我的风格,谁要说是因为一两个大客户,或者三四个大客户出现意外而没有完成业务的,我肯定会当场发飙,把他骂的狗血喷头。  原因很简单,做前期销售的时候,你就应该预料到50%的客户并不会按照你的时间节点签约付款,绝大部分的客户是很有随机性的。  你的销售签单客户池子里,要有比目标大2-3倍的可以随时签单、随时付费的客户,这样的预测才准。它绝对不是由一个大客户或者是两个大客户所决定的。  销售的水平越差,他预测的不准确率就越高。阿里的顶尖销售,预测客户的签单率最高也只有60%。可想而知,如果做销售,我们至少要准确评估出那40%难以签单的客户。  第二,“找借口”的人往往是原来表现不错的人。预测不准背后的关键问题可能是对业务过程的把控不够细致。  1)你所掌握的客户资料是否充分?  2)你有没有打电话筛选过这批用户?  3)你有没有见面拜访过这批用户?  4)你有没有给客户标成ABCD,进行分类分级?  5)你没有计算过针对于每类客户的签单比例?  关于客户分类:A类我们称之为最好的客户。每10个A类客户也许在当月的签单概率只有40%;每100个B类客户可能签单的概率是只有10%,或者是5%;C类客户可能每1000个客户只能签一个客户,也就是千分之一。这种概率你的高管有没有把它计算出来?当我们分别把它计算出来的时候,预测和目标一定会越来越准确。  老板要对销售非常了解吗?  问题描述:我是技术出身,业务是TO大B,作为老板我必须要对销售非常了解吗?如果我不去非常细的掌控销售过程,而是请销售的领头人来做,这样对企业会有什么问题和风险吗?  俞朝翎:对于老板,这是一个尺度拿捏的问题。因为销售不是你的专业,如果负责销售的头是你很信任的,他可能会忽悠你。因为你听不懂,所以你只能像诸葛亮一样把马谡放在身边,成与败靠天命,靠运气。作为CEO,你可以不了解很东西的细节,但你必须知道一个大概,让他不至于忽悠你。  最怕的就是今天他忽悠你,六个月以后他还忽悠你,但到第七个月你发现不对的时候,已经晚了。所有的忽悠半年以后一定会看到成果,行或不行你一定知道。如果他不行,对不起六个月已经过去了,钱已经花下去了。  这种忽悠分两种:一种是故意的,一种是无意识的。  因为他知道你不懂,故意跟你说很多专业的东西,那你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?你唯一能做的事情是选择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。所以你只能听天由命。  当然,如果你能知晓底层逻辑,只要他偏离这个轨道,你就把他纠回来的时候,你会发现他会越来越佩服你,越来越听你的。  但在这个过程中,也会出现一个问题:当他判断不准的时候,总来请示你怎么办?他自己不想担责任,让你来自己做决定。  有一点要清楚,高管必须是带着解决方法来问问题,而不是带着问题来问问题,否则我要这个专业人员干什么?所有的问题都变成你的一个非专业领域的人去做决定的时候,其实风险是非常高的。

1ad5c213a3d84dd3af52704f0c3f8c86.jpeg

02  团队执行力  团队执行力达不到预期,没有领导加持干不起来?  问题描述:我们公司现在有四个板块,加起来有1600个员工,每个板块有一个带头人和四五百个员工。我设置了一个总经办,职责是去做管理架构的搭建。目前我的困惑是,感觉总经办被架空了,不知道怎么管下去。比如我们定了一个战略往下走的时候,执行这块很难达到预期。如果我们总经办的五个人,同时花十天时间去支持一个项目,这个项目就能够快速起来。但很显然,这种方法不是长久之计。  俞朝翎:首先,你要搞清楚总经办的职责,因为每一个公司对于总经办的要求和定位是不一样的。比如有的时候总经办是负责行政的,但有一些公司的总经办是负责战略的,还有的总经办是负责后台的。  问题并非出现在总经办被架空,而是你们怎么驾驭这个总经办。  我认为,你的大问题还是出在所有的业务没有 SOP化(流程化)。总经办的人可能各个都是业务高手,所以他们下去以后自己干活,自己拿结果,他们都能够拿得到。但最大的问题是, 他走了,没有留下方法,下面的管理团队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。  如果模型梳理清楚之后,子板块的联合创始人还是很难去快速地应用,可能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公司为什么制定出这样的SOP来。换了一个环境,整个SOP也许就不一样了。 这个时候,就要回过头来看一下,总经办的人有没有定时定期的去做团队培训。  如果都试了一圈,还是没有改善的话,只能说明下面的人不行,最后一个方式就是换人了。  团队唯老板是从,上传下达信息缺失导致重心时常跑偏?  问题描述:这两年,我们业务发展比较快,团队从100人冲到了300人,组织结构一年要调整三四次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,一些命令在下达的过程中,信息要素严重流失,导致团队重心把握不准,出现偏移。比如,这段时间我希望销售额上升,所有人就都去冲销售额,但用户满意度又会受到影响。这种情况怎么办?  俞朝翎:这种状况通常说明一个问题:就是你的KPI设置没有做或者没做好。很多企业的KPI只是围绕着业绩来做,但这种做法往往是不对的。  考核一个管理者,首先要看文化价值观好不好,第二个要看他的策略好不好,第三要看他的团队好不好。这些都跟数字无关,但是你也可以把它变成数字化。  比如团队。团队好不好,其中有很多指标:第一离职率高不高?第二团队的晋升率如何?晋升不仅仅是指从主管升到经理的职级晋升,也可是一个专业技能的升级。比如,你是做服装设计的,你设计出来的服装被公司采纳的有几款?有多少是爆款?这些其实都是跟数据有关的。  当然,如果单纯是上传下达出了问题,不妨大家来开一下“圆桌会议”,把一线的员工都叫在一起。这样一来,不但你的政策能够让一线员工听到,你也能听到一线员工的声音。你现在只有300人,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条。  老板总感觉自己一个人在战斗,公司凝聚力不行了吗?  问题描述:创业四年来,几乎公司所有的战略都是我一个人在思考,一个人在定,总感觉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。我经常到处学,到处结交创业者朋友,学到很多好的经验和方法拿到公司去用,却发现团队并不认可,很难落实下去。这让我很焦虑,是公司凝聚力不行了,还是什么问题?  俞朝翎:原因很简单,虽然你天天在外面跑、在外面学, 但是你的团队和你没有达成同频共振。你就像天上的风筝,想带着大家往远方飞。但是 大家看不到远方,唯一能看到的远方就是你。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,会有两个问题。  第一,你飞得太快,就容易扯着蛋。你老是拽他们往前走,但当团队跟不上的时候,他们会拼命把你拽回来。  我印象中,大概是2007年、2008年的时候,马云经常在外面结实各类优秀的人。他每次回来分享,要么就是见了克林顿、要么就是见了什么波音的前董事长、要么就见了稻盛和夫,听起来这些名头各个都很牛逼。讲得那些话,说实在的,我们听不懂。  当时,我们就开了组织部的会议。我们告诉马老师,“要么你就带着我们一起跑,让我们也跟这些人有一些交流,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;要么你就别再出去了。因为你跑得太快,把我们拽得很辛苦,你也很焦虑。”  第二,不出去跑,就发现不了远方,拿捏不准战略和方向,所以飞还是要飞出去的。但是有一个前提,最好带着团队的人一起出去开眼界,提高天花板,突破自身的瓶颈。  这也是我为什么在黑马开线上实验室,要求用户带着学员一起来参加的原因。  你在外面学习到的东西,再回去跟团队讲的时候,你会发现:第一,你自己不会像老师讲得那么生动、那么场景化,你大概只能讲到老师的20%到30%;第二,团队没有场景感,当他们只能听你讲的20%-30%的时候,他们能接收的或许只有2%到3%,所以更没体感。  但当你跟团队一起来学习的时候,就会形成讨论小组。 学习和讨论的过程,本身就是一次最好的团建。因为每个人对老师的理解是不一样的,这个时候大家互相补位印证,你会发现加深了团队间兄弟般的感情。

13503110033
erwm
咨询客服

登录

忘记密码?

去注册 >>

注册

*
*
*
*
*

获取验证码

去登录 >>

忘记密码

*
*

获取验证码

*
*

去登录 >>